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事業單位工資形式是什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124人看過

【為您推薦】上饒縣律師 ? 什邡市律師 ? 富蘊縣律師 ? 平湖市律師 ? 博白縣律師 ? 黃州區律師 ? 大邑縣律師 ??

事業單位是指為社會提供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方面的社會組織,例如醫院、學校、圖書館等。很多人參加公務員考試落榜后,可能去參加事業單位的招聘。因為事業單位工資有保障,收入穩定,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很多職場小白疑惑,事業單位工資形式是什么?律霸的小編為您解答。

一、相關概念介紹

事業單位相對于企業單位而言,它們不以盈利為目的,是一些國家機構的分支。一般是以增進社會福利,滿足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為直接目的的社會組織。

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公布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條例指出,在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方面,國家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條例實施后最大的轉變是將事業單位與職工確定為“合同關系”,打破了終身制,實現人員能進能出。

二、事業單位的單位特征

1、依法設立。事業單位的設立,應區分不同情況由法定審批機關批準,依法登記,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直接進行法人登記。

2、從事公益服務。事業單位從事的是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涉及人民群眾公共利益的服務活動,一般不履行行政管理職能。

3、不以營利為目的。事業單位一般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經費來源有的需要財政完全保證,有的可通過從事一些經批準的服務活動取得部分收入,但取得的收入只能用于事業單位的再發展,不得用于管理層和職員分紅等。

4、社會組織。事業單位是組織機構而不是個人,要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和經費來源,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在事業單位改革中,應根據事業單位的四個特征,對以前被界定為事業單位的,有計劃、分階段通過改革逐步還原其應有屬性。同時,在憲法和現有的法律框架內,重新統一規范存在的各種公益服務組織,實行統一的法規和政策,實現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和提供公益服務方式多樣化的目標,促進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事業單位工資形式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一定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于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1、全額撥款

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也稱為全供事業單位,也就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是其所需的事業經費全部由國家預算撥款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一般適用于沒有收入或收入不穩定的事業單位,如學校、科研單位、衛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業單位,即人員費用、公用費用都要由國家財政提供。采用這種管理形式,有利于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收入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督,同時,也使事業單位的經費得到充分的保證。

2、差額撥款

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按差額比例,財政承擔部分,由財政列入預算;單位承擔部分,由單位在稅前列支,如醫院等。差額撥款單位的人員費用由國家財政撥款,其他費用自籌。這些單位的人員工資構成中固定部分為60%,非固定部分為4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差額撥款單位要根據經費自主程度,實行工資總額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促使其逐步減少國家財政撥款,向經費自收自支過渡。

3、自收自支

自主事業單位又稱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作為事業單位的一種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財政直接撥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對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業單位有不斷膨脹的趨勢。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工資形式依據財政補助的不同,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形式、差額撥款形式以及自收自支形式。這些不同的形式根據事業單位的性質以及收支能力等因素選擇適用。國家對差額撥款的目的是促使其向自收自支的形式過度,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


2020年最新教師工齡工資標準

討要工資找哪個部門

拖欠工資經濟補償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胡樞鵬

胡樞鵬

執業證號:

13307201710591137

浙江澤大(金華)律師事務所

簡介:

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學士,擁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從事法律工作多年,專注于刑事辯護法律事務研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胡樞鵬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