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工在醫療期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關于醫療待遇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醫療期內職工享受的待遇,第二種是醫療期屆滿后享受的待遇。
第一種待遇是在醫療期內,企業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且應當支付給職工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其中病假工資或者疾病救助費可以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但是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醫療待遇按照企業參加醫療保險待遇的相關規定來支付。
第二種待遇是在醫療期滿后,職工不能從事原來的工作,也不能夠從事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單位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以書面的形式提前30日通知勞動者本人,并且支付給勞動者經濟補償和醫療補助金;經濟補償的標準按照勞動者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來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的經濟補償;關于醫療補助金,一般情況應以不低于六個月的工資標準來支付。
二、醫療期如何計算
根據勞動部關于發布《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的通知(勞部發[1994]479號)第4條規定。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12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15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18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24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30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醫療期計算應從病休第一天開始,累計計算。
如:享受三個月醫療期的職工,如果從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該職工的醫療期應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間確定,在此期間累計病休三個月即視為醫療期滿。其他依此類推。
職工得病了的,用人單位需要按照職工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給予其一定時間的醫療期,但通常醫療期最多不能超過24個月。而在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能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1條和第40條的規定,與解除與職工的勞動合同,另外還需要按照有關規定支付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雖然允許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但卻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的80%。
醫療期勞動者的工資怎么計算
醫療期滿病假期間解除勞動合同后如何補償?
在醫療期內合同到期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立案三個月了不開庭正常嗎
2020-12-11自離公司不開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1-01-072019最高人民法院對離婚案件的判案標準最新規定
2021-01-23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晚婚晚育優惠政策有哪些
2020-12-28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多人建筑合同糾紛如何起訴
2020-12-08大學生學校吃壞肚子,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17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保險合同保證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旅游意外保險常識及境外旅游保險理賠
2020-12-05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