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工傷認定以后,申請工傷傷殘等級鑒定一方面是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任,另一方面也是如果能夠評上工傷傷殘等級的話,可以領取到一次性傷殘賠償金的。因此,在工傷鑒定結論書沒有出具之前,申請工傷鑒定的當事人,想必最為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工傷傷殘等級鑒定賠償標準2018是怎么規定的?
工傷傷殘等級鑒定賠償標準2018是怎么規定的?
一級至四級傷殘待遇
1、標準: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級傷殘為2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5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3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21個月的本人工資:按月享受傷殘津貼: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補足差額:
2、要求: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并辦理退休手續后,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補足差額。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五級、六級傷殘待遇
1、標準: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并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
2、要求: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經職工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分別以其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時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6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七級至十級傷殘待遇
1、標準:享受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
2、要求: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分別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 (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
4、備注:本人工資,是指工傷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本人工資高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30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300%計算:本人工資低于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照統籌地區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
要知道,在我國的工傷傷殘等級程度當中一共有十個級別,每一個不同的級別可以領取到的賠償標準也有差異,比如說1到4級的傷殘賠償標準,如果屬于一級傷殘的話,這是最為嚴重的,可以領取到本人27個月的工資,如果屬于四級傷殘的話,是本人21個月的工資,其他不同程度的賠償標準也有明確的規定。
申報工傷需要材料有哪些?
工傷死亡認定時間需要多久
工傷保險條例2020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坐牢的人多久可以探視
2021-02-11刑事賠償金一天多少錢
2021-01-27債務不能履行時可以對有限合伙企業合伙財產怎樣做
2021-01-14單獨保證與共同保證的責任承擔有什么不同
2021-03-08<交通事故篇> 發生交通事故,賠償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虛假離婚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1-27接管期限延期是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嗎
2020-11-22遭遇空頭支票時怎么辦法官支招
2020-12-10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保險合同能否凍結
2021-03-05保險合同簽字由配偶簽字有效嗎
2020-12-01土地流轉合同怎么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