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可否算勞動關系
臨時工雖然和用人單位沒有紙面上的勞動關系,但是有“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自《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原則上要求所有用單位都必須和員工簽訂一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勞動實踐中,許多單位仍然大量使用所謂的“臨時工”。主要原因是某些單位為了“逃避”繳納各項保險,承擔某些責任和費用,往往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這些用人單位往往錯誤地認為,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一旦在勞動者身上出現問題或是出現傷害,給用人單位帶來不好的形象或是損失,用人單位就可以輕松的一腳踢開。但是,這些用人單位“忽視”了:除了簽訂勞動合同之外還有另一項“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什么是“事實勞動關系”
例如,在工傷認定中,其中強調的一項就是“事實勞動關系”,也就是說,無論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個人與用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后,我國的勞動法律中已不再使用“臨時工”這個詞。
對臨時工勞動合同的相關規定
對臨時工勞動合同的相關規定,仍以現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于2012年12月28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的如下規定為準:
第十二條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五條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六十六條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
前款規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
用工單位應當嚴格控制勞務派遣用工數量,不得超過其用工總量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由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規定。
臨時工的額合法權益這一塊需要改進的東西還有很多,不管是用人單位還是臨時工個人,勞動法多少了解一點對自身還是有好處的,一旦有什么事情也知道尋求法律的幫助。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還有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行政賠償步驟是什么
2021-02-20無期徒刑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15專利文件不能修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7車禍得到對方諒解可不可以免刑事責任
2021-03-17簽訂廠房租賃合同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1-18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人身保險的投保人享有什么權利的
2020-12-11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批準機構
2021-01-30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保險合同全部是附和合同嗎
2021-02-22土地轉讓合同違約的后果是什么
2021-03-14土地出讓需繳納稅費嗎
2021-01-28公司拆遷補償款可以分紅嗎
2021-01-10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應當如何進行審查
2020-11-15拆遷補償款與評估公司該如何確定
2021-03-232020年拆遷補償中山市的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10商鋪拆遷流程具體都有哪些
2021-03-03營改增后拆遷安置房如何繳稅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