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了事實勞動關系
自《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后,原則上要求所有用單位都必須和員工簽訂一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但是在我國目前的勞動實踐中,許多單位仍然大量使用所謂的“臨時工”。主要原因是某些單位為了“逃避”繳納各項保險,承擔某些責任和費用,往往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這些用人單位往往錯誤地認為,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一旦在勞動者身上出現問題或是出現傷害,給用人單位帶來不好的形象或是損失,用人單位就可以輕松的一腳踢開。但是,這些用人單位“忽視”了:除了簽訂勞動合同之外還有另一項“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例如,在工傷認定中,其中強調的一項就是“事實勞動關系”,也就是說,無論是否簽訂勞動合同,只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個人與用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頒布后,我國的勞動法律中已不再使用“臨時工”這個詞。
《勞動合同法》中也只規定有全日制工和非全日制工,并且《勞動合同法》在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時,沒有以臨時工和正式工來加以劃分和規范,而是規定雙方都應簽訂有固定期限勞動、無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以此來規范雙方的勞動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人單位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員工在工作時受到傷害就可以申請社保部門進行工傷認定。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1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而事實勞動關系也是《工傷保險條例》所認可的。即臨時工與企業的職工一樣,符合法定情形的,均應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
因此,用人單位為節省成本,采用“臨時工”的形式用工,不繳納社保費用,其實是很不明智的。工作期間不出問題還好,萬一發生工傷事故,就只能由用人單位來賠償了。
1)用人單位在實際用工之時,要嚴格執行勞動法的規定,在一個月內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不要以“臨時工”的形式用工。
2)如果企業使用“臨時工”將面臨很大的法律風險,不但承擔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等法律風險,而且,如果“臨時工”在工作中受傷,那么會被按照工傷處理,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情形可以導致合同無效,無效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8租客辦理居住證對房東的影響
2021-01-07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交通違法行為處罰時效多久
2021-02-20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非訟案件怎么審理
2021-02-22效力未定的合同類型及其效力如何確定
2020-11-12土地確權女兒可繼承嗎
2020-11-16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公務員被辭退是否可以領失業保險金
2021-01-19保險理陪的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