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在上班途中的傷害承擔責任,是勞動者就業活動的延伸,屬于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規定,就業主體因服務或者提供勞務發生的五種爭議,不符合第四條規定的《勞動法》第二條按勞動關系處理,第四種爭議是提供勞務的勞動者與建設工程或者其他服務使用者之間的爭議。《解釋》的實施,將為審理勞動關系案件提供操作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款規定:“從事前款所稱的就業活動,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動雇主授權或指示范圍內的勞動活動。勞動者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表現為履行職責或者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視為從事就業活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勞動者在就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要求賠償。”第二,雇主賠償通勤傷害的責任條款是否違法。保險期間,由于下列情形,被保險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除香港、澳門、臺灣以外)被保險人死亡或死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由保險人承擔經濟賠償責任;被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應當承擔的責任: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傷害;
(2)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因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或收尾工作造成的意外傷害;(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執行工作職責發生暴力致人意外傷害的;(四)職業病診斷和鑒定;(五)外出工作時因工作原因受傷或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因交通事故受傷的;(七)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內,突發疾病或者48小時內搶救無效死亡的;(八)在搶險救災和其他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活動中受傷的;(九)因戰爭、因公致殘,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后又發生舊傷的;(十)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雇員在上班途中受傷,雇主是否應該負責?職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屬于工傷范疇。勞動者受傷后,用人單位可以主動為其申報工傷保險。勞動者在上班途中受傷前,用人單位沒有為其購買工傷保險,因此無法辦理工傷保險理賠,用人單位不愿意承擔法律責任。建議您直接上網咨詢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現服刑人員有漏罪未處理怎么辦
2020-11-28占用濕地怎么處罰
2021-02-01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非法侵入住宅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平安意外險報銷時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0-11-13交通事故保險能賠多少錢
2021-02-28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保險報案沒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15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開發公司有拆遷補償協議嗎
2021-02-242020國家棚改最新政策
2020-12-02公租房拆遷補償款應怎樣確定
2021-01-09農村拆遷安置門面房歸誰
2021-01-27租來的養殖場,禁養搬遷獎勵該給誰
2021-03-19集體土地拆遷政策有哪些
2020-12-30征地拆遷中計算停產停業損失的依據包括哪些
2020-12-12“住改非”房屋在拆遷中是不是要增加補償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