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是在中國城鄉社會歷史變遷中形成并成長起來的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群體從理論上講,農民工是首先區別于農民,與農村土地保持一定經濟聯系,從事非農生產經營,以工資性收入為主要來源的非農勞動者,我國農民工主要包括農民工、鄉鎮企業職工和失地農民。在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8%,農村現有耕地資源相對稀缺,農民工已成為農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可以說,在當前的中國農村社會,90%以上的年輕勞動力加入了“農民工”的行列,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農民工已成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力軍。中國的城市化道路是由農民工鋪就的,中國現代工業化的歷史是由農民工譜寫的,農民工是中國現代化的支柱。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沒有中國現代城市的繁榮繁榮。盡管農民工為我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制約和實踐中相關法律法規的諸多弊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護。農民工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它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工傷賠償是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目前,由于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農民工職業安全健康意識淡薄,許多企業和用人單位對安全防護設施和農民工安全健康漠不關心,農民工成為最弱勢群體。職業事故層出不窮,職業病發病率日益嚴重,已經削弱了農民工巨大的生產力。工傷是農民工面臨的最大威脅,工傷事故發生后,工傷賠償成為這一弱勢群體亟待解決的問題。妥善解決工傷賠償問題,不僅關系到受傷農民工的身體康復和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生產生活,而且關系到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后續發展。目前,我國對農民工工傷的保護主要分散在《勞動法》、《民法通則》、《工傷保險條例》、《企業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但是,相關法律法規在工傷賠償的具體規定上,存在許多不一致甚至沖突,這使得農民工工傷賠償的實施受到了阻礙。通過對我國農民工工傷賠償現狀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制約農民工工傷賠償實現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工傷認定難,“一調一裁兩審”的單軌索賠機制存在缺陷;三是社會保障缺失,工傷保險覆蓋面低;四是執行難。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在充分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工傷賠償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以下六點對策:一是完善我國工傷賠償歸責原則,明確工傷責任二是解決工傷認定難的問題;三是改革“一調解、一審判、兩審”不公的繁瑣訴訟程序;三是完善工傷賠償制度;四是健全和完善工傷保險制度等社會保障機制;五是多方面解決落實難的問題;六是充分發揮各級工會在保障農民工工傷權益中的作用。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后拖欠工資怎么算補償金
2021-02-01想要離婚,有什么辦法可以申請離婚
2021-01-16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擔保合同的效力是什么
2021-03-17不知道借車人無證出事故承擔多大責任
2021-03-11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本案保險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3-06詳解幾種主要保險免責條款
2020-11-30不給臨時工買保險合法嗎
2021-03-19車輛自燃險有必要買嗎
2021-03-24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會不會受勞動法調整呢
2020-12-09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房產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