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國家和社會提供醫療、生活保障、經濟補償的社會保障制度,對在生產、工作中發生事故、患職業病的勞動者及其親屬進行醫療、職業康復和其他物質幫助
工傷是工傷的直接后果,危害勞動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勞動者及其家庭成員的精神痛苦和經濟損失,即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權、生存權和勞動權受到影響、損害甚至被剝奪。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必然與用人單位形成相互勞動關系。在勞動過程中,用人單位不僅要支付勞動者的工資,而且發生事故還會造成勞動者的殘疾、死亡或者職業病。此時,勞動者自然有權享受工傷保險。勞動者的這種權利是由國家憲法和勞動法保障的
1994年7月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其中第七十三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3) 因工傷致殘或者患職業病”。該基本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保障勞動者及其親屬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996年,原勞動部頒布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這一文件首次將工傷保險作為一項單獨的保險制度組織實施,并對使用了40多年的工傷福利制度進行了改革。同時,原勞動部制定并公布了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制定的《職業病傷殘程度認定》國家標準。這兩個文件的頒布實施,對工傷保險制度改革具有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的意義。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保障參保職工的基本權益,受到參保職工的歡迎。二是分散了企業風險,減輕了企業特別是事故多發企業的負擔。三是工傷保險預防機制初步建立,企業安全措施得到加強。四是探索了工傷保險制度改革的途徑,積累了經驗。五是培訓隊伍,初步建立了一支懂工傷保險政策、能辦理工傷保險業務的專業隊伍2003年4月16日,國務院第五次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工傷保險條例》。4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第375號,頒布了《工傷保險條例》《條例》共分八章六十四條,包括總則、工傷保險基金、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及補充規定《工傷保險條例》頒布后,各項工傷保險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先后出臺了《工傷認定辦法》、《職工因公死亡親屬范圍規定》、《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進一步推進工傷保險工作,2004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下發了《關于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勞社發[2004]18號),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用人單位登記地與生產經營地不在同一協調區域的,可以為生產經營地的農民工辦理工傷、職業病保險,用人單位不在登記地和生產經營地參加工傷保險的,應當在被保險地進行工傷鑒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并按照被保險地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對因事故受傷、患職業病的農民工,應當在生產經營地進行工傷鑒定和勞動能力鑒定,用人單位按照生產經營地的規定繳納工傷保險對跨地區流動就業的農民工,可試行一次性繳費和長期繳費,供農民工選擇,為實現農民工工傷保險待遇的便利化,進一步方便農民工領取和享受工傷待遇,為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傷保險工作,2006年5月,根據國務院5號文件要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實施了以促進礦山、建筑等高危企業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為主要內容的“平安計劃”,提出三年內實現高危企業農民工全部參加工傷保險的工作目標2006年11月底,參加工傷保險人數達到1.003億人,成為繼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之后的又一個1億人以上的社會保險類型。《工傷保險條例》實施以來,我國工傷保險新參保職工已連續三年超過1500萬人。新參保職工由2003年底的4575萬人,三年增加5455萬人,增長一倍多。2006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規模也超過100億元,享受待遇人數超過70萬人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用商標注冊公司
2021-02-18交通亊故賠償怎么走法律程序
2021-02-05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禁駕多久
2020-12-08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老人財產歸誰就誰贍養嗎
2021-03-09一審解除財產保全二審可以再申請嗎
2021-01-12單方終止合作合同怎么賠償呢
2021-01-13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集體土地有商住房證有法律效益嗎
2021-01-02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臨時工簽勞動合同后違約該怎么處理
2021-03-10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保險理賠需要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2020-11-19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家財險中被保險人的義務以及如何計算賠償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