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優先權的內容是什么(一)船舶優先權的種類《海商法》第22條規定:“下列海事請求具有船舶優先權: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工作人員根據《勞動法》、《行政法規》或勞動合同支付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和社會保險費的索賠;
(二)船舶營運中的人身傷亡賠償請求;
(三)請求支付噸位稅、引航費、港口費和其他港口費;
(四)請求支付海上救助救助費;
(五)因船舶營運中的侵權而引起的財產賠償請求。
因船舶裝載2000噸以上散裝油而造成的油污損害而提出的索賠,前提是該船舶持有有效證書,證明其已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具有相應的法律責任以前的擔保,不屬于前款第(5)項的范圍。”
中國《海商法》規定了上述五種船舶留置權,具體如下:
1。船長和船員在船上工作的定義方法是,其持有的海員證書不僅應具有船東(或光船承租人等)雇用其在船上工作的轉讓令,還應具有船長在其海員證書上簽發的在船工作的開始時間(注:離船時,船長還應發布離船時間)。即使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船長和船員幫助在船上做一些臨時工作,他們也不能被定義為享有船舶優先權的“船員”。
關于“在船上工作的其他人員”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指船上的工作人員也持有海員證書,但他們在船上不擔任任何技術職務,如船東代表;第二種解釋是指雖然他們沒有海員證書,但被船東指派從事某些技術工作的人船上的臨時維護工作。這些人員不能隨船航行,只能在船上維修,船在開航前離開船。作者認為,第一次解釋可以準確反映“在役”一詞的含義,第二次解釋反映這些人員不是船舶的“在職”人員,但公司的“在職”人員。因為無論船舶前往何處,船長都應列出“在職”人員船員名單中的船上人員向當地移民局報告。在中國,它被稱為邊防檢查站。此外,由于第二類人不隨船出海,因此不會有遣返費用,因此可以合理地得出“船上”的結論人員是指第一類人。
2.船舶運行中的人身傷亡范圍非常廣泛,且“人身傷害”是指這里不限于乘客,因此船長、海員、乘客、信使、船上執行公務的海關人員、保安警察、船上執行業務的驗船師、公證公司人員、飛行員等。應該注意的是,在人員傷亡中,船舶碰撞引起的侵權糾紛排在首位第五,但如果在侵權損害中存在財產損害,在損失和人員傷亡的情況下,人員傷亡排在第二位,而財產損失排在第五位。
3.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口費和其他港口費主要是指行政費,即屬于國家征收的共同福利費,即:她比船舶運營費用要高。例如,港口船舶裝卸費是一種船舶運營必須支付的費用。然而,由于中國的港口費用一般由交通部制定,中國憲法已確定要向法治邁進近30年來,我國船舶和貨物的港口收費仍然十分混亂,如1990年財政部、交通部聯合頒布的《貨物港口收費、港口收費收支辦法》規定,貨物的港口收費由港務局和總公司統一收取但200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港口收費規則》第31條規定,港口管理部門在收取貨物港口費后,應向港口經營人返還50%的費用<企業法人有權收取行政費用,這將導致人們對費用性質的混淆,因此無法確定這些費用是否應享有船舶優先權。
4.為了鼓勵救援活動,減少人員和財產損失,救助公司優先權包括船舶優先權。救助包括合同救助和無因管理救助。由于《海商法》沒有規定對這兩種救助應區別對待,船舶優先權可以包括這兩種救助。但是,筆者認為,合同救助不應享有船舶優先權優先權,由于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是以自愿為基礎的,因此救助合同產生的債權不得優先于船舶優先權以外的第三人享有的債權第一個工資索賠是基于船員和船東之間的勞動合同,其他四個不是基于合同,這符合本文的立法邏輯。
以上是小編總結的相關內容。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意見或其他您不了解的事項,您可以你可以打電話給luba.com上的在線律師進行回答。律師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收養關系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6高空拋物判多久
2021-01-06房產糾紛法律意見書是怎樣的
2021-02-01法定贍養人
2021-02-19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不得擔任商業銀行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情形
2021-01-09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順位抵押擔保合同中抵押權實現的順序是什么
2021-01-22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