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勞動合同是雇主和雇員之間建立勞動關系并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雇員是在一定期限內從事部分或某些工作的雇主,雇主以工資和薪金的形式向雇員支付報酬
稅務處理
提供勞務不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但收取工資薪金并繳納個人所得稅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條規定,提供加工、修理、更換服務(以下簡稱應稅服務)《條例》第一條所稱有償提供加工、修理和更換服務。但從事加工的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從業人員,,《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三條規定,為其所在單位或用人單位提供的維修、更換服務,本條例第一條所稱無形資產轉讓或者房地產銷售,是指有償提供勞務、有償轉讓無形資產或者有償轉讓房地產所有權(以下簡稱應稅行為)。然而《條例》附件一《營改增試點實施辦法》第九條規定,單位或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為單位或用人單位提供《條例》規定的勞務不包括在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鐵路運輸、郵政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的通知》(財稅[2013]106號),提供應稅服務是指提供有償應稅服務,但不包括在非經營活動中提供的應稅服務,非經營活動列出了四種情況,其中第(2)項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全額代扣代繳申報管理暫行辦法》(國稅發[2005]205號),單位或個體工商戶從業人員為單位或用人單位提供應稅服務,個人為本單位或者用人單位提供勞務領取工資報酬時,應當按照“工資及工資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支付時由其所在單位或用人單位代扣代繳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21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公告,個人向單位或用人單位提供服務時不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但領取工資和薪金時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提供一項或者多項勞務的。工人完成的勞動量以價格計量,工人的勞動報酬以勞務費的形式支付
稅務處理
簽訂合同、繳納印花稅、提供勞務、繳納增值稅或營業稅、收取勞務報酬,繳納個人所得稅
印花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簽訂經濟合同需要按規定繳納印花稅,包括購銷、加工承包、建設工程承包、物業租賃、,貨物運輸倉儲、貸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合同性質證明。其中,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合同、合同、文件、確認書等憑證。勞動合同涉及上述內容的,按照《增值稅暫行條例》和《營業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繳納印花稅或者營業稅,提供加工的,應當繳納增值稅,維修和更換服務;提供交通、建筑、金融保險、郵電、文化體育、娛樂、服務業、無形資產轉讓、房地產銷售等勞務和行為,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后,財稅[2013]106號附件1《營改增試點實施辦法》《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電信業納入營改增試點的通知》(財稅[2014]43號)規定了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意服務、物流輔助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認證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的研發和技術服務以及其他原應繳納營業稅的原營業稅項目隨著“營改增”范圍的擴大,原來繳納營業稅的勞務項目逐漸減少,目前繳納營業稅的勞務主要包括建筑業(建筑、安裝、維修、裝修及其他工程運營)、金融(貸款)保險、文化體育、娛樂、服務業(酒店業、餐飲業、旅游業、境外物業租賃,有形動產租賃除外)及其他不實施以增值稅取代營業稅),轉讓土地使用權出售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著物
換言之,根據上述政策,除殘疾人提供的勞務、未達到門檻的應稅勞務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豁免的其他勞務外提供勞務的個人,應當按照規定繳納增值稅或者營業稅,并按照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定繳納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勞動報酬按“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差額繳納個人所得稅“
勞動合同和勞動合同是兩種容易混淆的合同。它們都是以人力勞動為支付主體的合同。根據《勞動法》第16條,勞動合同規定:“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勞動合同通常指的是雇傭合同。兩者之間有一些區別:
(1)主體資格不同。勞動合同的主體只能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合同的主體不能同時是自然人;勞動合同雙方可以是法人、組織和公民同時,或公民、法人和組織主體的性質及其關系是不同的。勞動合同雙方之間不僅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而且存在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勞動者除提供勞動外,還應當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ts安排,遵守其規章制度,成為雇主的內部雇員。但是,勞動合同雙方之間只有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他們沒有從屬屬性,也沒有行政從屬關系。當工人提供勞務時,em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且雙方獨立平等(3)主體待遇不同。除工資和報酬外,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還享有保險和福利待遇;勞動關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領取勞動報酬(4)報酬的性質不同,因履行勞動合同而產生的勞動報酬具有分配性質,體現按勞分配原則,不完全,不直接隨市場供求變化,其支付形式往往規定為連續性、連續性定期工資支付;從勞動合同中獲得的勞動報酬,按照等價有償的市場原則支付,完全由雙方協商確定,是商品價格的一次性支付,直接關系到市場的變化
(5)雇主有不同的義務。勞動合同的履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
2021-03-24征地補償款發放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3-11與外商投資有關規范性文件未公布的是依據嗎
2021-02-10商標侵權糾紛損害賠償該怎么算
2020-11-19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集體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0-12-25購買回購房時的證件在哪里辦理,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2-25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實習期最長的是多少
2020-12-31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可以構成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8什么是保險合同糾紛
2020-12-22失足墜崖保險賠付嗎
2021-02-03交通肇事罪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7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