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筆者最近采訪了浦東法院民事一庭副庭長、具有多年勞動爭議案件審理經驗的余波法官,請她解釋與工人關系最密切的幾個問題。第三次簽訂合同不再規定終止時間【模擬案例】2005年3月,小張與所在單位簽訂了一年的勞動合同。2006年3月,該單位認為小張表現良好,續約兩年。2008年3月,該公司提議與小張簽訂一份為期三年的合同。小張不同意。他認為,本次與他簽訂合同后,單位不應就合同終止時間達成一致。【相關法律條款】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二款第三項:勞動者連續簽訂兩份定期勞動合同,不具備本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情形,勞動合同續簽的,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法官解釋]小張的觀點是正確的。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限期終止的勞動合同。規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屬于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在原《勞動法》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只有一種,即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雙方同意續簽勞動合同。如果雇員提議簽訂無期限勞動合同,雇主應與雇員簽訂無期限勞動合同。在上述規定的基礎上,《勞動合同法》擴大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范圍。例如,現行《勞動法》中的“續簽同意”被取消,雇員只要在同一雇主連續工作十年,就可以提議簽訂無期限勞動合同;此外,增加了兩種需要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新情況:一是用人單位首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國有企業改制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距法定退休年齡不滿十年的;二是“兩個連續合同和第三個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內容。此外,用人單位自錄用之日起一年內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了無期限勞動合同。這一條款將對未簽署合同的雇主產生很大的威懾作用。試用期和工資有新規定【模擬案例】2008年7月,小王大學畢業后向某單位提出申請,該單位建議先試用三個月。三個月后,該單位認為小王符合要求,與他簽訂了一份為期一年的合同,從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法官解釋】針對部分用人單位濫用試用期侵犯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勞動合同法》加強了對勞動者試用期的保護。根據《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期限在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固定期限三年以上的勞動合同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此外,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在上述情況下,該單位的做法明顯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雙方簽訂的合同期限為2008年7月7日。簽訂一年合同的,約定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超過一個月的試用期視為正式錄用。此外,《勞動合同法》還規定,勞動者在試用期內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同一崗位的最低工資或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三個工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的案例【模擬案例】2008年7月,小劉與該單位的合同在三個月內到期。小劉發現單位沒有依法為他繳納社會保險費。小劉辭職,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相關法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法官解釋]小王的做法完全基于《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中,只有三種情況下工人可以隨時終止合同:試用期內;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勞動合同法》在“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與本單位的勞動合同”中增加了三種情況:一是不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二是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第三,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突出經濟補償保護職工權益【模擬案例】2008年5月30日,小李與公司的合同到期。公司認為以前的工作業績不突出,業績一直處于集團最底層,因此沒有與公司續簽合同。小李要求公司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給予經濟補償。公司拒絕了小李的要求,理由是合同到期并終止。【相關法律條款】勞動合同法第46條第5款:除非用人單位維持或改善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續簽勞動合同,且勞動者不同意續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按照勞動合同期滿和終止的規定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法官解釋】根據原《勞動法》,單位的觀點是正確的,即合同到期即終止。即使不再與職工簽訂合同,單位也不承擔經濟補償責任。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其他情形:1。符合工人可隨時終止合同的情況之一;2、 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3、 對不稱職且經培訓或調整后仍不稱職的勞動者,用人單位解除合同;4、 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的規定被重組、裁員,被依法宣告破產,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被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勞動合同法》在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上也作了新的規定: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齡,每年支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應向員工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分居后還貸法律怎么規定
2021-02-09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公司裁員如何爭取賠償
2021-02-12家里雇傭的保姆虐待孩子能否被訴虐待罪
2020-11-13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什么叫做追償
2020-12-04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追尾但是損失不大要報保險嗎
2021-02-24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23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裝寬帶 個人信息遭遇“代理傷”
2021-01-19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標準,一戶多宅和違建能否得到賠償
2021-03-02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2021-03-17拆遷公司的人員有拆遷主體資格嗎
2021-03-07拆遷一樓小院算面積補償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