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看兩個案例:
案例1:小高是一家公司的工程師。小高參與了公司的多項項目和專利設計。另一家從事同行業的公司用大量資金聘請了小高,并允許他入股該公司。因此,小高決定辭職加入新公司。小高離開時,一家公司要求簽署競業禁止協議,并就期限、賠償金和違約金達成一致。為了快點離開,小高簽了協議。簽署協議后,小高立即進入了新公司。在得知小高加入新公司后,一家公司找到了小高,要求他立即按照競業禁止協議履行競業禁止義務,并支付違約金。然而,小高拒絕了,理由是一家公司沒有支付賠償金。一家公司認為,小高的行為違反了公司的商業秘密和競業禁止協議的規定。法院起訴法院,要求小高支付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的違約金
法院收到材料后,以勞動爭議案件應在之前進行仲裁為由拒絕立案。后來,一家公司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訴訟并進行了審理。案例二:謝是一家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加入公司時,與公司簽署了一份保密協議和競業禁止協議。謝在與公司合作過程中出現矛盾,因此謝終止了與公司的勞動關系。后來,謝向另一家從事此類業務的公司提出了申請,并在工作過程中使用了原公司的一些商業技術和秘密,對公司的運營產生了很大影響。隨后,一家公司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理由是謝違反了協議,侵犯了商業秘密,給公司造成了重大損失。法院立案并審理了本案
從上述兩起案件來看,雙方都簽署了競業限制協議和爭議,但訴訟程序卻大不相同。為什么
原因是案件的原因不同。在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2月發布的最新訴因中,我們可以看到兩類與競業禁止相關的訴因。一是“勞動爭議”中的“競業禁止爭議”,二是“不正當競爭爭議”中的“商業秘密侵權爭議”。前者是違約糾紛,后者是侵權糾紛。一般來說,違反競爭限制往往被懷疑侵犯了商業秘密。因此,雇主通常可以選擇上述兩種訴訟原因中的一種進行起訴或仲裁
兩種訴訟原因的選擇有什么區別
首先,程序不同
如果發生競業禁止糾紛,雇主應首先申請勞動仲裁。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任何一方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存在侵犯商業秘密的糾紛,雇主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其次,被告或被申請人不同,或者責任主體不同
競業禁止糾紛中的被申請人只能是雇員,但在侵犯商業秘密糾紛中,被告可能是雇員、雇員的新雇主,甚至是因侵犯商業秘密而有過錯的其他第三方。第三,舉證責任也不同。最后,并非所有違反競業禁止的行為都是違反商業秘密的行為
因此,如果發生爭議,有必要就訴訟原因咨詢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罪如何進行司法認定
2021-02-11論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2020-11-19丈夫意外身亡公婆捏著賠償款不放
2021-02-02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婚前債務協議怎么寫
2021-02-05撤銷仲裁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18故意傷害罪的民事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27因死亡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有嗎
2020-12-05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代位求償權案例評析
2020-11-26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規定
2020-11-26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怎么樣挑選給孩子的保險
2020-12-24保險經紀人的組織方式有哪些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