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期內,法律不允許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但如果是在醫療期屆滿之后,則符合條件的則也還是允許解除勞動合同,不然的話對單位來講就太不公平了。而此時符合條件下解除勞動合同,往往會涉及到補償的問題。那么醫療期到期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是怎樣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1、醫療期滿后勞動者未痊愈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
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
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醫療期滿后勞動者參加勞動能力鑒定的情況: 《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規定: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后,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后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3、醫療期滿后醫療補助費的支付依據: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從原則上來講,在醫療期內不允許解除勞動合同。當然原則之外也是有例外情況的,如果在醫療期屆滿之后勞動者不能繼續從事原來的工作,同時也無法勝任新安排的工作,則此時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解除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怎樣補償?
2020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要履行什么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遣送出境的相關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5醫療事故調解協議怎么寫
2021-03-02要怎么寫追討個人債務授權委托書
2021-02-28交通事故簡易程序
2020-12-05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二審上訴變更訴訟請求的處理及風險
2021-01-09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勞務派遣行政許可企業公示制度是什么
2021-03-07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只能在當地購買人壽保險合同嗎
2020-12-31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保險公司正式申請設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2-05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公眾責任險投保的意義
2021-01-23租期內營業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0-11-08協議拆遷的背后有哪些陷阱
2021-01-12肇慶市端州區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