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勞動關系補償扣稅怎么扣稅?
具體計稅公式如下: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公式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指個人取得的補償收入時實際繳納到地方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專戶的部分,對未實際繳納的不得扣除。如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于當月發放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計算時不可再重復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發[1999]178號文中規定: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工齡”是指計算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由于用人單位發放的金額是解除勞動關系所給的補償金額,當事人自己應當根據補償扣稅的標準進行稅務的扣除手續,避免偷稅漏稅等行為的發生。另外如果不是解除勞動關系補償扣稅,那扣稅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需要另行確定計算公式,從而進行稅務的繳納。
2020年工資扣稅怎么計算,有哪些標準?
勞務費扣稅計算方法
2020年最新工資扣稅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規定拘役是否是刑罰
2021-01-15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出賣人將房屋贈與女兒怎么辦
2021-02-26店主不履行合同該怎么辦
2020-11-21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程序有哪些
2021-02-03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禁止哪些行為
2021-01-19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