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勞動關系補償扣稅怎么扣稅?
具體計稅公式如下:
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免稅收入額-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齡-費用扣除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工齡
公式中“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指個人取得的補償收入時實際繳納到地方稅務機關、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或政府住房公積金管理部門指定專戶的部分,對未實際繳納的不得扣除。如實際繳納的基本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已于當月發放工資中扣除,則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計算時不可再重復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明確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1、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國稅發[1999]178號文中規定: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2、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工齡”是指計算發放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的個人實際工作年限,如果實際工作年限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由于用人單位發放的金額是解除勞動關系所給的補償金額,當事人自己應當根據補償扣稅的標準進行稅務的扣除手續,避免偷稅漏稅等行為的發生。另外如果不是解除勞動關系補償扣稅,那扣稅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需要另行確定計算公式,從而進行稅務的繳納。
2020年工資扣稅怎么計算,有哪些標準?
勞務費扣稅計算方法
2020年最新工資扣稅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哪些病可稱為婚前隱瞞
2021-02-10倒賣課程多少算侵權
2021-03-21未婚先孕的有探視權嗎
2021-03-08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摔倒身亡算是意外嗎
2021-03-18上班路上被車撞傷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理賠范圍嗎
2021-03-24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去交警隊處理事故要叫保險公司的人嗎
2021-02-15兼業保險代理人必須符合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7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4土地轉讓范文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