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為某個單位付出勞動并且拿到報酬時,那么其實勞動關系就已經產生了。但是什么東西都是有一個范圍的,那么對于勞動關系范圍應該有個什么樣的界定原則呢?生活中我們肯定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下面就讓我們結合有關規定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用人單位的認定意義
勞動法對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的界定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用人單位是 指依法成立,雇傭勞動者并對勞動者進行管理的特定組織;勞動者則是指提 供勞動力,接受用人單位雇傭而在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管理下的自然人。不伺 國家的在華企業在自己的《員工手冊》或《就業規則》中可能不出現用人單 位和勞動者這兩個詞語,可能使用“雇主和雇員”、“公司和員T”這樣的表 述,但還原到法律層面,均可歸納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兩類。
用人單位是與勞動者相對應的勞動法律關系的另一方主體,是我國勞動 法的特定概念,是依法招用和管理勞動者,與之形成勞動關系,并支付勞動 報酬的勞動組織。勞動法對勞動關系進行調整時,賦予用人單位以使用勞動 力的資格。用人單位只有取得了支配一定財產的法律資格,才能進一步取得
支配勞動力的資格,成為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用人單位在勞動法上承擔了
很多法定責任,比如給勞動者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和繳納社會保險,在解 除和終止勞動關系時給勞動者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金,在勞動者發生一定級 別工傷時給予特定補助金等。認定一個組織是否是用人單位,關切到很多勞 動法上的義務和責任分配,極為重要。
企業HR在進行日常勞動人事管理中,也經常會被自己是否是適格的用 人單位主體而迷惑。比如,外國企業在中國的代表機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 事業單位是否是勞動法認可的用人單位,這需要法律上的明確承認。如果勞 動法上不承認這種用工主體是勞動法上所稱的用人單位,那么其與勞動者之 間的民事關系則不再受勞動法的調整,而歸一般的民事法律調整。從保護勞 動者的角度出發,立法應當將建立勞動關系的全部用工單位納入到法律上的 用人單位里面。之前各地出臺的勞動合同立法或多或少地貫徹了這一理念, 新近出臺的《勞動合同法》更是作了更為明確的規定。
二、用人單位的認定范圍與方法
一般認為,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 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巳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 償勞動,就應該認定該企業或組織就是適格的用人單位,相應地享有勞動法 上的權利,并承擔義務和責任。
關于用人單位法律上的界定,應該說我國《勞動法》和原勞動部《關 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作了比較明確的規定。《意見》 第一項適用范圍中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S體實行勞動合同制 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 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 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對《勞動法》上用人單位的認定作了 進一步地補充。
《勞動合同法》對用人單位的規定應該說是比較寬泛的,基本上除了國家 機關公務員或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和組織外,其他企業、社會組織和 機構都可以被認定為是用人單位。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 系,訂立、屐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第二款則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 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根 據以上規定,對于普通事業單位、社會機構等這些特定組織的判定,在法律 上已經不存在模糊理解,應當統一被認定為是用人單位。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還規定:“事業單位與實行聘用希I的工作人負 訂立、履行、交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另 有規定的,依眠其規定;未作規定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執行。”這條主要是 對于具休適用《勞動合同法》的附則性規定,對T有關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 的、應當適用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三、勞動者的認定范圍與方法
《勞動合同法》和《勞動法》都沒有對勞動者進行法律上的明確定義, 所以對勞動者的認定目前還主要立足于有關政策法規的立法基礎。根椐原勞 動部《實施〈勞動法〉中有關勞動合同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廠長、經理 是由其上級部聘任(委任)的,應與聘任(委任)部門簽訂勞動合同。實 行公司制的企業廠長、經理和有關經營管理人員,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司法》中有關經理和經營管理人員的規定與董事會簽訂勞動合同。”但這條 規定僅僅是從訂立勞動合同的角度來談的,并且這個規定年代比較久遠。
一般認為,對勞動者的認定可以結合其特征來具體把握:第一,勞動者 受雇于用人單位,并在用人單位的管理和指揮下從事勞動;第二,勞動者在 用人單位處獲得工資或相當于工資的報酬;第三,勞動者是具有獨立身份的 自然人。符合以上三條者,即可被認定為勞動者。至于用人單位總經理以下 的髙層管理人員是否是勞動者,我們認為一般還是可以被認定為勞動者的, 畢竟其受蓳事會的聘用提供勞動,也受企業規章制度的日常管理。至于其是 否有必要區分于一般員T.或弱勢勞動者,則在法律有特別規定時才能作此理解。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界定勞動關系范圍的一些詳細解答,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勞動關系的范圍主要就從兩點出發。一是是否為用人單位工作,二是有沒有報酬。基本上滿足以上就是已經形成勞動關系,也就是存在于勞動關系范圍里。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助到你。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追加股東承擔債務責任
2021-03-08農民工欠薪是否屬于勞動糾紛
2020-12-06工會組織工傷認定時效是多久
2021-01-04老人住院女兒該掏錢嗎
2020-12-19申請老字號有哪些要求呢
2020-12-26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執行中可以申請債務人破產嗎
2021-01-01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23民事調解強制執行可以申訴嗎
2021-02-02公民侵犯個人隱私怎么處理
2021-03-05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勞動爭議幾年自動終止
2020-12-17保險合同規定“自燃不算火災”屬霸王條款
2021-01-31荊門市消委會點評保險合同
2021-02-25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房屋保險包括哪些房屋保險不賠償的情況是什么
2021-03-12保險單能否辦理抵押貸款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