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真實的勞動關系,但雇主故意不簽訂勞動合同
(2)勞動合同到期后,用人單位故意不及時續簽勞動合同
勞動部原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意見》(勞辦發[1995]309號)第2條規定:只要公司之間形成勞動關系,中國的個人經濟組織和工人,即工人實際上已成為公司和個人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如果雇主故意不簽訂勞動合同并給工人造成損失,則適用《勞動法》
,根據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的賠償辦法>相關勞動合同規定》(勞發[1995]223號)第3條的相關規定進行賠償:
(I)如果工人的工資收入損失,根據勞動者本人應得的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按應得工資收入的25%支付補償金(2)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待遇喪失的,按照國家規定補充勞動者的勞動保護補貼和用品
(三)如果工人遭受工傷和醫療損失,除了按照國家規定為工人提供工傷和醫療外,工人還應為那些對女工和未成年工人的健康造成損害的人支付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除按照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時間的醫療外,他們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金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
因員工與勞動合同約定的單位發生爭議,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以保護自己的權利。然而根據《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法》第2條規定,應在爭議發生后一年內提交申請。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
(I)因確認勞動關系引起的爭議(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引起的爭議(3)因退市、解雇、辭職和辭職引起的爭議(4)因工作時間、休息和休假引起的爭議,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和勞動保護(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補償引起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而中斷,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另一方同意履行其義務。仲裁時效期間應從中斷時開始重新計算
如果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原因未能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內申請仲裁,則仲裁時效期間應暫停。仲裁時效期限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工人的仲裁申請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應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交
不同的訴訟案件需要不同的專業律師。當人們在簽訂勞動合同過程中遇到各種法律問題時,他們也可以上網尋找在線律師進行溝通并尋求解決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自接自來水如何處罰
2020-11-25贍養人負的贍養義務有哪些
2021-01-01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繼續賠償費用問題
2020-12-17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到底該不該賠
2021-01-23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大型商業風險業務嗎
2021-01-29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選擇兒童保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20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費有哪些,拆遷補償費應該歸誰所有
2021-01-29房屋拆遷的補償如何適用于承租人
2021-03-03城中村改造隱藏哪些法律看點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