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循公平原則,兼顧雙方的利益。
我國《勞動法》第22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這是勞動領域中訂立保密協議的法律依據。《合同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保密協議跟其他協議一樣,首先必須遵循公平、平等的原則,才具有法律效力。
2、明確保密范圍。
不同的企業和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所持的商業秘密是不一樣的,在約定保密內容時,務必把需要保密的對象、范圍、內容和期限等明確下來。此外,當商業秘密具有企業無形資產和職工個人勞動成果雙重性質時,例如廣告公司策劃人員的創意工作、IT公司技術人員完成的編程、數據庫等,應當特別注意明確其性質屬于個人著作權還是公司商業秘密?當事人是否要承擔保密義務。
3、明確保密主體和保密義務期限。
除保密崗位和技術崗位這兩種涉密崗位以外,一般員工(包括不承擔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工作中有意或無意獲悉公司的商業秘密時,也應該列入保密主體的范圍,承擔保密責任;掌握了商業秘密的員工的家屬、朋友,對保守商業秘密也應該履行同等義務。
雖然法律規定,保守公司商業秘密的義務不因勞動合同的解除、終止而免除,但由于商業秘密存在過期、被公開或被淘汰的情況,因此最好還是約定保密義務的起止時間。此外,保密主體在用人單位授權、司法調查或用于個人學習研究等特殊情況下使用商業秘密的,均可不視為違約。
4、采取競業限制、脫密期保護等特殊方式操作時應當規范。
競業限制一般表現為,要求在職職工不得到同類企業兼職、離職后未經同意不得到原企業競爭對手處任職、不得自行組建同類企業參與競爭、不得唆使原單位的其他員工接受外界聘用、不為企業競爭對手提供咨詢、建議服務等。參照原勞動部《關于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國家科委《關于加強科技人員流動中技術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見》,競業限制的時間一般不得超過3年。用人單位還必須支付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一般不得少于該員工離開企業前最后一個年度從該企業獲得的報酬總額的2/3。
約定脫密期的適用對象一般只限于掌握企業重要商業秘密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用人單位可采取調換崗位、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等措施,對有關人員做脫密處理。但在時間問題上,應當參照《關于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等規定,一般不得超過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前6個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違法法律顧問有責任嗎
2021-01-19公司名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1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老人有退休金能主張贍養費嗎
2020-12-31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房產贈與給侄兒要被上稅嗎
2021-02-15中介有哪些價格欺詐的情形
2020-12-11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母親改嫁女兒未改姓死亡保險金應怎樣給付
2020-11-19本案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人的代位求償權能否成立
2020-12-21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車輛全責方沒保險如何賠償
2021-03-08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哪些基本程序
2021-02-24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概念簡析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