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日制勞動關系與非全日制的勞動關系區別是什么
全日制勞動關系與非全日制的勞動關系區別是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標準的全日制用工實行每天工作不超過八小時,每周不超過四十小時的標準工時的工時制度。非全日制用工的工作時間一般為每天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二十四小時。非全日制用工在二十四小時的總的工作時間內,具體工作安排由用人單位自主決定,可以每天工作八小時,每周工作三天,也可以每天工作四小時,每周工作六天,還可以是其他的工作方式,體現了其靈活就業的特點。
二、勞動關系的認定
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 “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三、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四、法律特征
1、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3、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當今社會,由于人們對于法律知識的認知意識比較薄弱,因此在需要使用法律進行維權處理的時候,不知道如何下手,以及不知道如何的處理。那么全日制勞動關系與非全日制勞動關系之間的區別我們一般可以通過咨詢相關律師,進行疑惑的解答。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確認勞動關系時能否一并訴請雙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合同需要交社保嗎
2020-11-09股東代表訴訟以公司為主體訴訟嗎
2021-01-31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護人
2020-12-03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產品責任險中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2-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用人單位欠繳保險如何維權
2021-03-23公交客車沒買保險能運客嗎
2021-01-25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保險公估從業人員資質核準
2021-02-23離婚后,對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應怎么處理
2021-03-07土地含有地上物可以出讓么
2020-11-08土地轉讓協議書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6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土地互換后可以要回來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