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很常見的民事法律關系,畢業生到企業應聘,簽訂勞動合同后,雙方就建立了這層關系。企業和員工都要遵守相關規定,不得單方面違反勞動合同。如果企業沒簽合同,還可以通過仲裁去認定。那么,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有哪些標準?下面我們通過本文一起做個具體了解。
一、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有哪些標準?
主要參考以下三個標準:
1、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2、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
3、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
《勞動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勞動爭議發生后,……調解不成,當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當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規定:“發生勞動爭議,……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1、主體不同,勞動關系一方是符合勞動年齡并具有與履行勞動合同義務相適應能力的自然人,另一方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條件的用人單位;而勞務關系不限于自然人與用人單位之間,還可以是單位之間,自然人之間,并且可能是兩個主體以上。
2、關系不同,勞動關系中形成的是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指揮與被指揮的隸屬關系;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依據雙方約定所形成的一種財產關系,不存在人身的隸屬性。
3、關系的穩定性不同,勞動關系比較穩定,反映的是一種持續的生產資料、勞動者、勞動對象之間的結合關系;而勞務關系中多為一次性或臨時性的工作,一般以完成特定工作為目的。
4、待遇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者除了定期得到勞動報酬外還享有勞動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各項待遇,如社會保險待遇等,而勞務關系一般只涉及勞動報酬問題,勞動報酬都是一次性或分期支付,而無社會保險等其他待遇。
綜上所述,勞動關系中企業和員工是兩個重要主體,認定勞動關系的行為變量的標準主要有三個,包括雙方是否符合主體資格、企業是否安排員工勞動并支付報酬等。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有企業不簽署書面合同的,這對于員工來說是不利的,可以通過仲裁或者訴訟的方式確定勞動關系。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即期匯票與支票的區別
2021-03-14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贍養父母有標準嗎,具體標準是什么
2020-11-23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配偶是否承擔另一方的擔保債務
2021-03-21夫妻可對財產進行約定嗎
2020-12-31房屋有抵押能否訴前擔保
2021-02-02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陷入套路貸房產被騙過戶怎么辦
2021-03-11遺產放棄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續簽的勞動合同期限必須原來的一致嗎
2020-11-27勞動者受工傷燒傷怎么賠償
2021-03-20待崗要待多久解除合同
2020-11-23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實習期過后工資會不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增加
2021-02-05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