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工費這一詞雖然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不會經常出現,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執行工作中出現的小意外而導致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都屬于誤工,而誤工費也是受到法律規定的,申請誤工費也需要提供一定的文件才能有效申請,不過在我們生活中很多人但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誤工費就被很多人晾在一邊了,那么在司法實踐里誤工費如何賠償呢?
一、司法實踐中誤工費賠償存在的問題
根據《人身損害司法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誤工費的計算標準主要是根據受害人的收入狀況來決定的:(1)對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誤工費采取差額賠償原則,即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實際減少的收入計算。這種情形下,法院多依據受害人受傷前后領取工資的原始記錄、納稅證明或者銀行卡交易記錄來判定受害人誤工標準,較為簡易。(2)對于無固定收入受害人的誤工費則采取定型化賠償原則,即以受害人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作為傷前的收入標準,如不能舉證的,可以參照法院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然而實踐中,由于受害人工作性質和崗位的不同以及當事人怠于舉證或舉證不能等情況,誤工費的賠償與否以及賠償標準常常成為案件爭議的焦點。
1、由于行業性質和職業差別、收入來源以及收入變化存在諸多不同,受害人在無固定收入情形下不能舉證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此時如果不加區別,一概籠統適用行業平均工資的規定,殊難公平。例如,企業經營者和律師、會計師、演員等自由職業者他們的收入來源與普通勞動者具有較大不同,或來源于資本投資、企業管理,或具有較大幅度的浮動,對于這類人員的誤工收入的認定難度較大,爭議極多。
2、諸多案件審理中,受害人怠于舉證或者出具虛假證明。實踐中,部分受害人因為各種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舉證,或為尋求高標準的適用怠于舉證,或因企業財務制度的不規范導致亂開、虛開誤工收入證明。
3、在當今收入結構復雜化的情況下,特殊人群的誤工費賠付問題也是法院處理案件的一個難點。無業人員、家庭主婦、高校學生、退休人員乃至返聘人員等特殊群體能否主張誤工費賠償,如若支持其誤工費主張應按何種標準,這些情況在實踐中都出現了同案不同判的結果。
在司法實踐里誤工費如何賠償還是要看事件的輕重和耽誤人群的不同而決定的,申請誤工費不僅僅要提交相關文件,如果文件虛實不符也是無效的,傳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奉行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時候還是不錯的,但在必要時就不能這樣了,要學會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2020最新誤工費和陪護費標準
2020年最新交通事故誤工費的賠償標準
誤工費賠償標準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船舶發生海難事故怎樣才能減少海洋污染范圍
2021-02-10公證終止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03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保險合同代簽名訴訟舉證方要如何舉證
2021-01-01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有哪些
2020-12-16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平安保險人傷理賠手續流程和車險理賠流程
2020-12-04開車撞傷路人保險人只賠醫保部分怎么辦
2020-12-22同等責任定損需要雙方保險都在嗎
2021-03-09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2-29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3-24規劃部門可以公開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20土地轉讓合同印花稅收費標準是什么呢
2021-03-07住改非拆遷的補償標準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