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醫療費不能報銷部分由誰承擔
工傷醫療中,不能報銷的費用按所在省市規定分別情形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和醫療機構承擔。 根據《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工傷職工治療工傷的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那么,不符合規定標準的費用有誰支付,從各地規定看,區別不同情形,由工傷保險基金、用人單位,醫療機構、工傷職工分別承擔。
一、吉林省 《吉林省實施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
二、其他省市 其他省市并未統一的規定,但從一些省市的規定和司法實踐,按以下辦法辦理:
?
(一)搶救必須的費用,報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審核同意,有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或者由工傷保險基金與用人單位各付50%;
(二)非搶救必須醫療機構使用超三個目錄費用,應當事先征得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同意,隨同意誰承擔;未征得同意的,由醫療機構承擔。 《吉林省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三條職工受到事故傷害至被認定為工傷前發生的救治醫療費用,由用人單位墊付。工傷認定后,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藥品目錄和工傷住院服務標準的醫療費用,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銷。 職工治療工傷發生的醫療費用,不屬于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的,由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各承擔50%。 無錫市人民政府 《關于貫徹國務院和的意見》 錫政發[2005]356號
(三) 職工發生工傷應按規定進行救治,并在3日內以書面或電話形式向當地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報告。需轉外地醫療機構救治的,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提出意見并報統籌地區工傷經辦機構同意。如情況緊急,可先救治,后辦理轉診手續。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超出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范圍的,屬于搶救生命危急工傷職工所必需的,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各支付50%。
廈門市領導和社會保障局 《廈門市工傷保險醫療管理服務暫行辦法》 廈勞社〔2005〕36號 第十一條,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確需使用人工器官、進口體內放置材料等目錄外特殊診療項目的,由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提出,經工傷職工申請,用人單位同意,報經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準后使用,其費用實行單項費用審核管理,費用核銷辦法按醫療費用審核結算辦法相關規定執行。
第十二條,工傷職工因傷情治療需要,使用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外的診療項目、藥品及其費用金額,協議醫療機構應當告知用人單位,經用人單位同意后其費用由用人單位以現金墊付,再由用人單位按工傷保險相關規定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銷。 用人單位應當積極參與工傷醫療費用的控制和管理。經用人單位同意后使用人工器官、體內放置材料等特殊診療項目及藥品的醫療費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未予核銷的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 治療非工傷的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基金不予支付。 蚌埠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蚌埠市工傷保險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蚌勞社〔2009〕98號
(四)工傷職工、用人單位要求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準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其簽字確認,定點醫療機構直接向工傷職工、用人單位收取;定點醫療機構未經工傷職工、用人單位同意使用超出工傷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目錄、住院服務標準范圍外發生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自行承擔。
工傷醫療費不能報銷部分不是就不能在進行其他方式的報銷,發生工傷的勞動者千萬不要為此擔憂,除了在工傷保險中的規定之外,工傷保險基金,勞動者的用人單位,醫療機構都會承擔一部分,雖然各省市的相關規定不盡相同。工傷職工在這些機構和保險承擔之后的數額一般都比較少。
2020年工傷鑒定標準和賠償辦法
個人如何申請工傷認定
怎么申請工傷鑒定,申請工傷勞動能力鑒定需要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造成海洋污染的責任者和第三者分別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3-13外國人和中國人結婚需要什么證件
2021-01-21版權注冊費如何繳納
2020-12-30交通事故賠償的流程是什么
2020-12-31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政府單位非法招工如何處罰
2021-01-02公證處公證保全時要拍視頻嗎
2021-03-18單位非法解除無固定期限的勞動者怎么賠償
2021-01-21集資房屬于什么房產性質
2020-12-31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失業保險只交了6個月失業可以領嗎
2020-12-03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