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解讀:前提條件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是兩個必須同時具備的條件,同時還得是“因工作原因”而受到的負傷、致殘或者死亡。事故傷害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急性中毒事故等類似傷害。
(二)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解讀:“工作時間前后”是指非工作時間內,具體講是開工前或收工后的一段時間,譬如上班時間為9點到12點然后又14點到18點結束一天的工作,但是職工提前在8點30分到崗或者下班后做完收尾工作時間到18點半等等,均可以認定為“工作時間前后”,但是有一點則特別重要,其目的必須是從事預備性或收尾性工作,比如為啟動機器做準備工作,或者關閉機器后收拾與工作有關的機器、工具等。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解讀:“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必須同時具備,并且必須是在履行本職工作,這里受到的傷害是“非工作原因”,是來自本單位或者外界的“暴力、意外等”所致。打比方,有人在職工履行工作職責的時候蓄意對職工進行打擊報復,對其人身進行直接攻擊,致使職工負傷、致殘或者死亡等。
(四)患職業病的。
解讀:即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
解讀:“因工外出期間”含因工出差以及因工臨時外出辦理業務等,同時必須是在發生事故時正在履行工作職責,即因工作原因外出,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時下落不明。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解讀:“上下班途中”指從居住的住所到工作區域之間的必經路途,必要時間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對于探親訪友時遇到的人身傷害事故,不能認定為工傷。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還應該增加關于非法駕駛的問題,這種問題一般駕駛二輪摩托車居多,對于非法駕駛(無證駕駛的)的,達到交通肇事程度的,不予認定工傷。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解讀:這是一條法律上的兜底條款規定,由于工傷事故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不僅需要專門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范性強制性規定,也需其他法律法規做出相應調整,對于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也應當納入本條例調整的工傷范疇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什么是申請回避
2021-02-21小產權房可以打官司嗎
2021-01-23離婚協議沒標日期有效嗎
2021-01-23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兒童在商場受傷賠償問題是怎樣的
2021-01-29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實習期沒轉正有補償金嗎
2021-01-30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房屋保險種類都些什么
2021-02-14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代理人解除合同需多久
2021-01-30什么條件下可以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戶主有什么權利
2020-12-30土地流轉后農民怎么辦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