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工發生意外傷害或者依照防治法被診斷為職業病的,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因事故、失蹤、工傷等不可抗力因素,用人單位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申請的,經用人單位書面申請,經協調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申請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天。用人單位未在規定期限內申請工傷認定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可以在事故傷害發生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或者被認定為職業病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 2. 申請工傷認定時應提交下列材料:
(1)職工個人工傷認定申請表
(2)受傷職工有效身份證明(3)文本復印件或有效勞動關系證明(含)(4)用人單位事故調查報告(個人申報無需提供報告)
(5)兩名以上見證人的證詞(6)醫療機構出具的傷后診斷證明、首診病歷和住院病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提供合法有效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或者鑒定證明。(七)用人單位營業執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出具的查詢證明的復印件,應提供以下相關證明材料: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因工作原因造成事故傷亡的,或者在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從事與工作有關的準備工作、收尾工作的,以及因事故傷亡的,提交有關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和事故調查報告。因執行職務發生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應當提交公安機關證明、人民法院判決書或者其他有效證明。因工負傷的,應當提交公安機關證明或者其他有效證明;事故下落不明,需要確定因工死亡的,應當提請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機動車事故造成的傷亡事故,在48小時內因病猝死或者搶救無效的,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鑒定書或者有關處理證明,醫療機構的搶救死亡證明應提交
6。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搶險救災活動中受傷的,應當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提交縣級以上有關部門出具的有效證明。
因戰致殘或者因公致殘的退伍、復員士兵,再次發生舊傷的,應當提交民政部門出具的革命傷殘軍人證明和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確認證明直系親屬代表受傷職工申請工傷鑒定的,工會組織代表受傷職工申請工傷認定的,應當提交有效的直系親屬證明,提交工會介紹信和經辦人身份證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接到工傷認定申請后,應當及時審核材料。申請人提交的材料齊全的,應當自收到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申請人提交的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當場或者在15個工作日內發出《工傷認定申請補正材料通知書》,一次性將需要補正的材料全部告知申請人。并自更正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拒絕的決定。受理的,出具工傷認定申請受理通知書;如果不接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一)申請人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超過法定期限的;(3)不屬于統籌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管轄的;(4)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案件。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暫停工傷認定,并向申請人發出《暫停工傷認定通知書》:(一)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爭議不成立的按照法定程序處理(2)需要相關部門對相應事故的結論作為依據,但有關部門尚未作出結論(3)因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工傷認定難以作出決定(4)法律規定需要中止的其他情形,規章制度[暫停工傷認定的情形消失或者申請人提供新的證據后,恢復工傷認定程序。停止工傷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工傷鑒定期限。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經進一步調查核實,不符合受理條件的,終止工傷認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認定決定包括受理申請后的工傷認定決定或認定工傷認定決定和非工傷認定決定或不認定工傷認定決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對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協助。雇主,醫療機構,有關部門和工會組織負責安排有關人員配合,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證明材料
勞動者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不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需要提交有關證明材料的,應當在工傷認定期限內制作證明通知書,并發給有關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應當提交有關證據(包括意見、物證、證人證言、,等)在收到《工傷認定時限證明通知書》后及時提供。
用人單位在規定期限內拒不提供證據或者逾期拒不提供證據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受傷職工提供的證據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對材料翔實、事實清楚的案件,作出結論并下發《工傷認定決定書》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將工傷認定決定書送交工傷認定申請人、受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和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領取工傷認定法律文書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法醫鑒定多少天有效期
2021-03-22社會團體能否強行變更法人
2020-12-11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主債務部分還清抵押權如何處理
2021-01-14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如何確定交通事故受訴法院
2021-02-04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內河船舶糾紛的管轄規定是什么
2021-01-21房屋貸款銀行要評估嗎
2021-01-07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顧客乘商場扶梯時受傷誰該賠償
2021-02-12人壽保險的保單現金價值可以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嗎
2021-01-04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4s店強制買保險怎么辦
2021-01-16人身保險傷殘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比例有關事項的通知
2021-01-10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