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規定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經濟補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的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二、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
按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包括: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愿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按照有關法律的規定需要向職工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如果并未按規定支付的話,則可以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要是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因加班辭職有經濟補償金嗎?
經濟補償金繳稅標準是怎么確定的
勞動法經濟補償金是否要交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金質押是否可以指示交付
2020-11-09以新貸歸還舊貸不是同一保證人是否繼續擔保
2021-02-26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有效情形
2021-01-13掉頭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08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銀監會非法集資的意見全文內容是什么
2020-11-10訂立合同時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怎么處理
2020-12-21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入職被發現畢業證是假的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3-17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24投保人可以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2-03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超載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增加10%的免賠率
2021-03-15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保險利益原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21-01-04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指什么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