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的意思和概念是什么?
仲裁的意思概念是:雙方爭執不決時,由第三者居中調解,作出裁決。法律上特指發生糾紛的當事人在自愿基礎上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關的第三者審理,由其作出對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以解決糾紛的一種非訴訟方式。適用于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
二、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有兩類糾紛不能仲裁:
1、婚姻,收養,監護,扶養,繼承糾紛不能仲裁,這類糾紛雖然屬于民事糾紛,也不同程度涉及財產權益爭議,但這類糾紛往往涉及當事人本人不能自由處分的身份關系,需要法院作出判決或由政府機關作出決定,不屬仲裁機構的管轄范圍。
2、行政爭議不能裁決。行政爭議,亦稱行政糾紛,行政糾紛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之間,或者國家行政機關與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公民之間,由于行政管理而引起的爭議。外國法律規定這類糾紛應當依法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解決。
《仲裁法》還規定:勞動爭議和農業集體經濟組織的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的仲裁,由國家另行規定,也就是說解決這類糾紛不適用仲裁法。這是因為,勞動爭議,農業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農業承包合同糾紛雖然可以仲裁,但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經濟糾紛,因此只能另作規定予以調整。
三、商事仲裁時效
縱觀中國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并未見涉及商事仲裁時效的特別規定,由此,依照《仲裁法》第74條的規定,商事仲裁時效適用相關訴訟時效的規定,具體包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9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起執行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
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對于某事件的處理結果不能達成一致的,可以向第三方申請仲裁解決,進行仲裁的單位或者部門需要根據仲裁的內容不同會有不同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屬于非訴訟的一種形式,仲裁也將會涉及到協商的步驟,如果對仲裁結果不滿意的,可以申請訴訟解決。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細則全文
勞動仲裁調取證據申請書范本
哪些案件可以仲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農民工工傷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單位墊付醫療費用如何賠償
2020-12-05什么是醫療事故罪
2020-12-08公司章程與公司法規定不一致時應依哪個為準
2020-11-23軟件著作權對評職稱有用嗎
2020-12-08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訂婚后退婚,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8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未約定逾期還款利息的,逾期利息怎么算
2021-01-01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勞務合同和務工證明有什么區別
2020-12-26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