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的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有一般和特殊兩種。所謂一般的仲裁時效是指“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即一般情況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是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不屬于勞動報酬的常見訴求,如經濟補償金、賠償金、代通知金等,都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即自勞動者離職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權利。
所謂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時間,根據原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如何理解的復函》:“是指有證據表明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據一般規律推定權利人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不應從侵權行為終結之日起計算”。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規定:因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產生的爭議,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勞動者收到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書面通知時間的,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由于勞動爭議的案件,要勞動仲裁前置,先勞動仲裁后勞動訴訟。故勞動爭議的經濟補償金、賠償金等都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工傷鑒定結果有懷疑怎么辦
2021-01-31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生產線外包
2020-11-11員工辭退怎么賠償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嗎
2020-11-14保險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1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4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獲得車險理賠的方法
2021-01-27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正確理解保險經紀、保險代理
2020-12-22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3轉包的土地是否合法如何判定
2020-12-20房屋拆遷補償方式和標準是什么呢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