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有的時候一些意外往往導致我們在一段的時間之內不能工作。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國家規定了是需要賠償相應的誤工費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只要是住院了誤工費一般都是需要賠償了。那么人沒住院沒有誤工費嗎?
具體的法律規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p>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后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列舉可以賠償的項目如下,其中金額一般最大的是第8項殘疾賠償金,由于個案情況不同,我主要揀重要的解釋一下:
1、醫療費---一般需要病歷、診斷證明、發票等
2、誤工費---一般需要工資證明(比如公司出具的證明、個人所得稅稅單)和醫院出具的病休診斷證明
3、護理費---一般住院時產生,可以是醫院的護士護理或者家屬護理或者第三方公司護理,醫院或第三方護理時需要發票,家屬護理時相當于家屬的誤工損失,需要家屬的單位出具誤工和工資證明
4、交通費---需要送往醫院和復診期間往來醫院和住處的交通費發票,發票時間應該與就診日期一致
5、住宿費---一般在地就醫是產生,或者家屬陪護是產生,需要發票,金額在合理范圍內是可以被支持的。
6、住院伙食補助費
7、營養費
8、殘疾賠償金---需要及時到當地鑒定機構(如交警部門的傷殘鑒定機構或者傷殘鑒定中心)進行傷情鑒定,按照等級計算該賠償金。
第二十五條
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strong>
受害人因傷致殘但實際收入沒有減少,或者傷殘等級較輕但造成職業妨害嚴重影響其勞動就業的,可以對殘疾賠償金作相應調整。
9、殘疾輔助器具費
10、精神損害撫慰金---一般在十萬以內,具體看受傷情況,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請求。
11、被撫養人生活費----具體看傷殘等級和是否喪失勞動能力
12、后續治療費等
13、親屬的交通費
14、親屬的住宿費
15、親屬的誤工損失---主要是處理事故和護理病人的期間,可以單位出具證明
我們可以在以上的資料看出,人沒住院沒有誤工費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在沒有住院的情況其實有的時候也是要賠償誤工費的。因為有的情況我們所受的傷害是不用住院的,但是是需要一定的療養時間的。所以說對于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要賠償誤工費的。
誤工費賠償工資證明怎么開
2020最新誤工費和陪護費標準
沒有工作的人能否要求誤工費的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2017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法律系碩士,執業以來一直辦理刑事案件。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在紹興市嵊州市執業,2019年7月開始在杭州市專業刑事所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執業,2019年12月成為浙江靖霖律師事務所授薪合伙人,2020年3月被派駐到浙江靖霖(紹興)律師事務所擔任副主任一職,執業以來憑借深厚的法學功底,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精湛的執業水準、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浙江各地具有廣泛、良好的社會資源,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其為人正直、誠實守信、認真負責,多年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辦理了一大批在國內或省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刑事案件,曾為多名重大刑事案件被告人成功做無罪辯護、死刑立即執行案件改判為死緩的成功案例。累計辦理了多起重大刑事案件。
并購公司的價值怎么算
2020-12-01在大隊的分紅股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1-22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著作權侵權行為與違法行為
2021-02-11曠工三天后能申請仲裁嗎
2021-01-21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無故辭退怎么找勞動仲裁
2021-03-15拆遷款遺產繼承法院怎么判
2021-02-15挖沙子犯法嗎
2021-01-06房屋拆遷合同樣本
2021-02-23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海上保險合同保險標的規定
2021-03-16反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存在的困境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