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者產生的依據不同。
勞動關系是基于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生產要素的結合而產生的關系;勞務關系產生的依據是雙方的約定。
2、適用的法律不同。
勞務關系主要由民法、、經濟法調整,而勞動關系則由和規范調整。
3、主體資格不同。
勞動關系的主體只能一方是法人或組織,即用人單位,另一方則必須是勞動者個人,勞動關系的主體不能同時都是自然人,也不能同時都是法人或組織;勞務關系的主體雙方當事人可以同時都是法人、組織、公民,也可以是公民與法人、組織。
4、主體性質及其關系不同。
。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間不僅存在著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還存在著人身關系,即行政隸屬關系。但勞務關系的雙方主體之間只存在財產關系,即經濟關系,彼此之間無從屬性,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沒有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的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提供勞務服務,用人單位支付勞務報酬,各自獨立、地位平等
5、是以誰的名義實施工作以及由誰承擔責任不同。
是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名義進行工作,勞動者屬于用人單位的職員,其提供勞動的行為屬于職務行為,構成用人單位整體行為的一部分,由用人單位承擔法律責任,與勞動者本人沒有關系;勞務關系是提供勞務的一方以本人的名義從事勞務活動,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如果在提供勞務過程中純粹是由于自身的過錯給第三人的人身或財產造成損害的,該損害與雇主無關。
6、合同內容受國家干預程度不同。
的條款及內容,國家常以強制性法律規范來規定。受國家干預程度低,在合同內容的約定上主要取決于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除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外,由雙方當事人自由協商確定。
7、內部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不同。
勞動合同是一種特殊的雇傭契約或者說從屬的雇傭契約。而勞務合同雙方發生爭議,只有勞務合同本身可以作為解決爭議的依據,任何一方的內部規章制度不能成為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
8、勞動力的支配權不同。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力的支配權,歸掌握生產資料的用人單位行使,雙方形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隸屬關系;在勞務關系中則由勞務提供方自行組織和指揮勞動過程。
9、參與經營管理的權利不同。
作為勞動關系中的職工,有權通過工會、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監事會等途徑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就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免、經營決策、職工獎懲、工資制度、生活福利、勞動保護和保險等事項行使批準、提議或發表意見等權力。但是,作為勞務合同關系中的勞務提供者,則不是企業的內部員工,不享有上述權力,無權干涉或者過問企業的生產經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公司怎樣轉讓股權
2021-02-11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離婚訴訟有哪些證據,離婚訴訟如何舉證?
2021-01-04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被迫簽訂有欺詐性的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1-17勞務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9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員工上班打游戲可以開除嗎
2020-11-29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領失業金還在工作合法嗎
2021-01-21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什么保險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8對保險代理人的含義有什么規定
2021-03-13出口產品責任保險賠償案例
2020-11-21承包合同未到期能否單方中止
2020-12-2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性質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