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民事主體實施的能夠引起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設立、變更或終止的合法行為。合同作為民事法律行為,在性質上不同于事實行為,如侵權行為、拾得遺失物等。合同在本質上屬于合法行為,只有在合同當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要求的情況下,合同才具有法律約束力并受到法律保護。如果當事人作出違法的意思表示,即使達成協議,也不能產生合同的效力。合同以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所謂設立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指當事人依法成立合同后,便在他們之間產生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所謂變更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指當事人在依法成立合同后,便使他們之間原有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發生變化,形成新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所謂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指當事人依法成立合同后,便使他們之間既有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歸于消滅。合同是兩個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是當事人協商一致的產物。包括以下要素:1、合同的成立必須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2、各方當事人須互相作出意思表示。3、各個意思表示須是一致的。
(二)合同詐騙犯罪的主要形式
合同詐騙是經濟活動中常見的一種犯罪形式,由于這類詐騙犯罪是利用經濟合同的形式進行的,具有相當的復雜性、隱蔽性和欺騙性,往往與經濟合同違約糾纏不清。因此,長期以來,成為困擾司法機關的難點問題。為嚴厲打擊利用合同詐騙錢財的犯罪活動,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合同的信譽,刑法修訂時對合同詐騙罪作了明確規定。刑法第224條對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作了如下規定:
1、教育界在主觀上有犯罪的故意,即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這是區別合同詐騙罪與合同違約的主要界線。如果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只是由于某種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或者雖然未能完全履行,但本人由于表示承擔違約責任,并未逃避的,就可以青蛙行為人并無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目的,不構成犯罪。
2、行為人上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有以欺騙手段與他人簽訂合同,或者晨合同簽訂接受對方當事人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以后,根本不履行合同的行為,這是合同詐騙罪的本質特征。刑法第224條具體列舉了五種合同詐騙的具體行為。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所謂“以虛構的單位”,是指以自己編造的本不存在的單位的名稱與他人簽訂合同。所謂“冒用他人名義”,是指擅自冒用其他單位或個人名義與他人簽訂合同。這兩種行為都是采用欺騙手段,以虛假的合同主體身份與他人簽訂合同。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這里所稱“擔保”,是指在借貸、買賣、貨物運輸、加工承攬等經濟活動中,合同當事人為促使債務履行的特別保證。擔保法律關系的設立,即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借助于這種權利義務的約束,起到督促債務人認真履行債務和保障債權人經濟利益的作用。所謂“票據”主要是指匯票、本票、支票等金融票據。“偽造”票據,是指行為人依照真實的票據的形式、圖案、顏色、格式通過印刷、復印、拓印、繪制等方法非法制造假票擾的行為。“變造”票據,是指導行為人在真實的票據基礎上,通過剪接、挖補、覆蓋、涂改等方法,對票據的主要內容,非法加以改變的行為。“作廢的票據”,是指根據法律和有關規定不能使用的票據,包括過期的、無效的以及被依法宣布作廢的票據。“虛假的產權證明”,是指虛假的能夠證明行為人對房屋等不動產或者對汽車、銀行存款、債券、可即時兌付的票據等動產具有所有權的一切文件。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這是最具欺騙性的詐騙行為,行為人本身并無實際履約能力,也無履行合同的誠意,但往往擺出一副積極履行合同的架式。實際上,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只不過是欺騙誘餌,騙取對方信任后,誘使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合同和履行合同,以便于工作進行更大的詐騙而已。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這就是平常所說的卷款逃跑。這種行為本身只上表明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誠間,卻有強烈的利用合同騙取他人財物之心。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經濟活動中的合同詐騙手段除了以上四種比較典型的以外,還有一些其他手段。如大肆吹噓自己的經濟實力如何雄厚以騙取對方與這簽訂合同的;揮霍對方當事人交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定金、保證金等擔保合同履行的財產,致使上述款物無法返還的,等等。
3、行為人利用合同詐騙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才構成犯罪,這也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如果數額不大,不構成犯罪,可作為違法行為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侯學超律師,畢業于鄭州大學法學院,現為浙江同舟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 曾從事多年的企業法務工作,處理了大量的民商事糾紛,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訴訟技巧,能夠針對具體案情做出具體分析并制定相應的策略,努力為每位當事人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自執業以來秉承誠信、謹慎、嚴謹、細致的執業理念,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維護和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擅長領域:民商事合同糾紛、債權債務、婚姻繼承、交通事故、公司治理與股權糾紛等。 咨詢電話:13780097531(微信同號),來律師事務所面談時,請提前預約。 辦公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高新區江南路666號寧興大廈8樓。
交通事故處理賠償時間過期怎么辦
2021-01-05工傷意外身亡賠多少錢
2021-02-11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分公司負責人能否被執行
2021-02-10離婚精神損失賠償是怎樣的
2021-01-31撫恤金需要申請嗎
2020-11-16偽造房產證作抵押犯什么罪
2021-03-08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停工留薪滿后可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2試用期離職一直不批怎么辦
2021-03-21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人壽保險的作用
2020-11-10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2021-02-07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07如何防范保險糾紛
2021-02-20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