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勞動合同I.不同的主體資格
勞動合同的主體包括雇主和工人。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個人經濟組織。在勞動合同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提供的生產資料相結合,實現勞動社會化。此外,勞動者已成為經濟組織的一員。他與雇主之間存在身份從屬和依賴關系,這也是他與雇傭合同之間的最大區別。在雇傭合同中,主體不受上述限制。勞動合同主體之間的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相互獨立,不具有身份的從屬屬性和依賴性,國家干預的力度不同
雖然勞動合同的訂立也反映了當事人的約定,但它強調了國家意志的主導地位。為了規范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國家的干預貫穿于勞動的全過程。在勞動合同中,雙方完全平等。在合同的簽訂、變更和解除過程中,以當事人意志的表達為主,國家基本不干預
III.不同的糾紛處理方式
勞動關系的處理由《仲裁法》調整,其處理程序為仲裁前,即勞動爭議必須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不同意仲裁的當事人可以提起訴訟。勞動關系中的糾紛主要由合同法調整。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直接訴諸法院,不受仲裁限制
IV.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同
勞動法律關系的存在具有相對穩定性,用人單位有義務為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在勞動合同中,其穩定性較差,雇主沒有義務為雇員支付社會保險。不同的風險負擔
在勞動關系中,如果工人“在履行職責時給他人造成損害”,雇主應承擔民事責任。至于勞動者是否以及如何承擔責任,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可以根據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進行規定。因工負傷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同時,根據《人身傷害司法解釋》第12條,工人理論上可以獲得雙重賠償。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從事勞動活動造成人身傷害的”,根據《人身傷害司法解釋》第九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責任;如果雇主負有連帶賠償責任,他可以向雇員追討賠償。在這方面,法律對雇主和雇員應如何承擔責任作出了非常明確的規定。但是,如果“員工在就業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則不能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進行處理,只能按照《人身傷害司法解釋》第11條及其他相關規定進行處理,但在理論上,員工不能獲得雙倍報酬
以上五個方面充分解釋了勞動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我想知道你是否明白。小編認為兩者最大的區別應該是主體之間的關系不同。勞動合同雙方關系平等,勞動合同中的勞動者屬于用人單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金融借款保證人免責的情形
2021-01-10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未成年犯罪監護人責任有哪些
2020-11-13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家庭財產保險案例
2021-01-21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究竟哪些險種可將地震劃為承保責任范圍內
2021-01-20保險合同訂立的程序是如何的
2021-02-26土地承包未到期,可以被收回嗎
2020-12-10國有林地承包經營有什么規定
2021-02-27土地出讓金和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離婚案件中拆遷安置房進行分割的方法
2020-12-30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拆遷分別怎么補償
2021-03-13公房拆遷承租人能獲得補償嗎,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