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的建立與雙方是否簽訂勞動合同無關,只要用人單位開始用工,則雙方的勞動關系成立。無論雙方是在之前還是之后簽訂勞動合同,勞動關系的建立只能是開始用工之日。那么,勞動者怎樣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呢,如果用人單位解除事實勞動關系是否要補償?請看詳細內容。
一、怎樣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
在用人單位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情況下,勞動者要想證明存在勞動關系可以采用下面幾個證據:
1、社會保險記錄
社會保險繳費記錄是證明存在勞動關系的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2、工資發放記錄
如蓋章的工資條,工資卡的銀行記錄。
3、胸卡、門禁卡
4、房貸收入,繳稅證明
可以以買房買車貸款為由讓公司開據收入證明。
5、考勤卡
最好原件,且有公司的公章之類的。
6、代表公司簽署的商業合同,文件,以及授權書等
最好有原件。
二、解除事實勞動關系是否要補償
2001年11月26日施行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對事實勞動關系解除是否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問題的復函》中規定,“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者仍在原用人單位工作,用人單位未表示異議的,勞動者和原用人單位之間存在的是一種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而不等于雙方按照原勞動合同約定的期限續簽了一個新的勞動合同。一方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應認定為終止事實上的勞動關系”。
上述規定明確事實勞動關系可以依法解除,但沒有規定如果用人單位終止或解除事實勞動關系是否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對此,法律上并未有十分明確的規定。只有《勞動部辦公廳關于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要求經濟補償問題的復函》(勞辦發[1996]181號)中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后,用人單位故意拖延不訂立勞動合同并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關系,勞動者因要求經濟補償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如果勞動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并依據《勞動法》第九十八條、《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和《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勞部發〔1995〕223號)的有關規定處理”。從這條理解,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單位應當支付終止或解除事實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情形很常見,勞動者一定要在工作中保存好證據,才能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才能在發生糾紛時,為自己爭取權益。至于怎樣證明事實勞動關系的存在,律霸小編已經在上文中做出了解答,希望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法律援助服務針對哪些種類的案件
2021-01-01個人股權轉讓要求有什么
2021-01-17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相撞怎樣劃分責任
2020-12-07競業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是什么意思
2021-02-01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期外出險 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2-25本案受讓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0-12-13無證駕駛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能否獲得保險公司賠償?
2021-02-04如何給年老父母養老上保險
2021-01-22交強險是什么,它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區別
2020-11-21保險經紀公司違法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2020-11-11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