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上班病發算不算工傷?
算工傷,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視同為工傷: 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因此,只要具備以下兩個條件,那么,上班時間應該算作工傷。兩個條件分別為:“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是指:
1、職工突發與工作無關的及并導致死亡。如果是與工作有關的疾病而導致死亡,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工傷。
2、在工作崗位上突發與工作無關并沒有導致立即死亡的疾病,但是在48小時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為工傷。
二、《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具體分析
(一)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體現了立法者對勞動者的保護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視同工傷。在《工傷保險條例》實施的近5年的時間里,該條款規定在實踐中暴露問題較多。大家的質疑聲集中體現在對“48小時”的規定的理解上。如果48小時沒有死,第49小時死亡了,能否認定工傷?有的甚至說是如果第48小時零1分死亡,難道就不認了?筆者認為,該條款的設定實際體現了立法者對勞動者群體的保護精神。對勞動者而言,“病”和“傷”的保護一般是屬于不同的法律規范和政策調整范疇的,《工傷保險條例》保護的是因工作中遭受事故而發生傷害的情形,而疾病應不屬于《工傷保險條例》保護的范圍。立法者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中將“突發疾病”納入工傷保護的范疇,雖然限定了一些條件,但這樣的立法即使與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立法相比,也是有所突破和超前的。“48小時”是立法者為了避免將突發疾病無限制地擴大到工傷保險的范圍而作出的限制性規定,“48小時”可能不具備太多的科學依據,但對于異常復雜的疾病來講,總得設定個時間予以限制。法律往往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只能是相對公平。
(二)“視同”條款應嚴格執行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是可以“認定工傷”的情形,而第十五條規定的是可以“視同工傷”的情形。對勞動者而言,不管是“認定工傷”還是“視同工傷”,對其最終享受的工傷待遇是沒有任何影響的。立法者之所以使用了不同的用詞,應該講,更多地是來約束執法者和司法者的。所謂視同工傷,也就是說,這類情形本不應屬于工傷的保護范疇,但考慮到其與工作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從而作為工傷對待。那么也就意味著立法者在對這種情形作出立法時,其立法的天平已經有所傾斜,作為執法者在適用這些條款的時候,就應當嚴格依據法條的規定。
(三)死亡時間的認定應以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為準
關于“突發疾病”及“48小時”的起算時間問題,勞動保障部2004年第256號《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作了明確規定,即“突發疾病”是指各類疾病;“48小時”的起算時間,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作為突發疾病起算時間。如果鑒定機構對死亡時間的認定與醫療機構的不一致,筆者認為應以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為準。作為醫療機構,親臨了對患者的救治過程,其對患者死亡的宣布,一般是在死者親屬等均在場的情況下,通過醫療器械的顯示作出宣告,相對更為客觀。而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首先時間要滯后,鑒定手段是通過做病理分析,且可能存在一些人為干預的因素。所以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相對醫療機構的證明并沒有明顯優勢。
對于工傷認定的相關條件,在法律上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對相關情況的處理不清楚的,那么可以聘請律師來進行合法界定,在符合工傷的條件下,用人單位應當主動為勞動者申請工傷賠償,在進行合法的鑒定后可以獲得工傷賠償。
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仲裁時效為多久?
工傷鑒定需要哪些材料?
工傷待遇中如何計算工資基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三級丁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0-12-24撤銷婚姻有期限嗎
2021-02-28著作權侵權案件處理原則有哪些
2021-02-27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冷暴力算家庭暴力嗎
2021-03-05房產證在銀行抵押起的可以加名字嗎
2020-12-26房地產稅制改革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2020-12-29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1-05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
2021-01-28試論保險受益人制度
2021-01-30一個自然人也可設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估
2021-03-25契稅等于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17農民土地轉讓私底下簽訂協議可以嗎
2020-11-25最新拆遷補償方式還有置換嗎
2021-01-06舊房改造應該領補助還是領補償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