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解散員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據此,用人單位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員工們有權要求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協商不成,員工可依法向單位所在地或勞動關系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勞動仲裁。
二、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補償?
單位因勞動合同的解除或終止需要向勞動者給予經濟補償時,其標準為: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
如果勞動者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則按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三、公司解散勞動合同什么時候終止
是不是說公司解散一旦啟動,勞動合同就當然終止呢?這并不盡然,因為公司解散需要經過清算程序。按照法律規定,公司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15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在清算程序中,公司清理的債權債務中應該包括職工的 “勞動債權”,如職工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經濟補償金、一次性工傷補助金等法定應付款項,而且上述 “勞動債權”是優于國家稅收和其他債權清償的。只有當公司經過必要的清算程序后,公司才能依法注銷。而一旦公司注銷,那么公司就產生法律上的人格消滅,勞動合同的一方主體消滅后,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很難得到保護。因此勞動合同終止必定是在公司清算過程中,選定合適的時間進行。
《勞動合同法》第4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勞動合同終止理應被認為是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因此在公司啟動解散程序時,公司應該在公告債權人的同時,通知全體職工通過召開職工代表大會的形式,合理確定勞動合同終止時間及相應安排。
用人單位需要提前解散的,則必須要滿足規定的條件,否則的話此時就是不允許解散。當然,提前解散意味著就會提前終止與員工之間的勞動合同,這個時候并不是因為員工過錯導致的,所以單位需要按照法律的規定對員工做出相應的補償。
公司經營發生困難,怎樣才能請求解散公司?
公司司法解散的條件有哪些?
2020公司解散債權債務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試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0公司未購買工傷保險如何賠付
2020-11-19商標淡化理論及反淡化措施
2021-02-02房屋被別人做了擔保怎么辦
2020-11-29新三板上市律師提供的法律服務有哪些
2020-12-18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離婚可以通過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1-02-17撫養費包括教育費嗎
2021-01-31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3-10怎樣寫離婚證據目錄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23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航空旅客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3-13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