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如果說是為了工作,而使自己身體受到傷害的話,那么用人單位肯定也是存在著一定的責任的。因此對于勞動者的工資來說,它應當是停工留薪。但是這個期限是有規定的。因此很多人都想要知道工傷認定停工留薪期的相關規定是什么?下面為大家介紹。
一、工傷認定停工留薪期的相關規定是什么?
工傷停工留薪期指職工發生工傷或者患職業病后,停止工作接受治療,繼續享受原工資福利待遇的期限。停工留薪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還涉及護理費問題。
《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對停工留薪期工資福利待遇、護理費的標準和資金來源有了明確規定,但對如何確定停工留薪期的期限、護理的程度和時間都沒有詳細的解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制定了停工留薪期管理細則,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試行辦法》第3條中規定: “由用人單位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和停止工作的休假證明確定職工的停工留薪期。”
這樣一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在處理事故過程中有可能站在對立的立場,工傷職工希望停工留薪期和護理期長一些,用人單位則想節約成本,早些讓職工上崗工作。雙方在確定停工留薪期和護理費問題上有可能達不成一致,造成關系緊張;
第二,工傷職工屬于相對弱勢群體,由用人單位認定停工留薪期很難保證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三,工傷管理人員不具備基本醫療知識,不能正確分析醫學診斷資料,從而無法準確確定停工留薪期期限和護理程度;第四,工傷保險定點醫院有不同等級,有些醫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負責任開診斷證明和休假證明,造成診斷與事實不符,加大停工留薪期的認定難度。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參照工傷認定的作法,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停工留薪期的認定。更換認定主體有以下好處:
第一,符合政府部門公共管理的職能,與我國保險事業發展方向相一致
第二,引入沒有利益關系的第三方,認定結果更具公正性和公平性,保障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雙方的合法權益。
第三,政府部門的介入加大了對不規范醫院的震懾力,保證診斷資料的可靠性。
第四,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進行工傷認定時也需要提交醫療診斷證明和職業病診斷證明書,在用人單位和工傷職工的配合下,停工留薪期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認定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相關知識:工傷認定程序
工傷認定申請主體、內容范圍、時限、受理主體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四)工傷認定申請表填表說明:
1、用鋼筆或簽字筆填寫,字體工整清楚。
2、申請人為用人單位的,在首頁申請人處加蓋單位公章。
3、受傷害部位一欄填寫受傷害的具體部位。
4、診斷時間一欄,職業病者,按職業病確診時間填寫;受傷或死亡的,按初診時間填寫。
5、受傷害經過簡述,應寫明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當時所從事的工作,受傷害的原因以及傷害部位和程度。職業病患者應寫明在何單位從事何種有害作業,起止時間,確診結果。
6、申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時,應當提交受傷害職工的居民身份證;醫療機構出具的職工受傷害時初診診斷證明書,或者依法承擔職業病診斷的醫療機構出具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職工受傷害或者診斷患職業病時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還應當分別提交相應證據:
(一)職工死亡的,提交死亡證明;
(二)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其他相關證明;
(三)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提交公安部門的證明或者相關部門的證明;
(四)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提交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五)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提交醫療機構的搶救證明;
(六)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提交民政部門或者其他相關部門的證明;
(七)屬于因戰、因公負傷致殘的轉業、復員軍人,舊傷復發的,提交《革命傷殘軍人證》及勞動能力鑒定機構對舊傷復發的確認。
7、申請事項欄,應寫明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并簽字。
8、用人單位意見欄,應簽署是否同意申請工傷,所填情況是否屬實,經辦人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
9、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審查資料和受理意見欄,應填寫補正材料或是否受理的意見。
10、此表一式二份,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人各留存一份。
工傷認定申請材料審核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工傷認定調查核實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近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中止
作出工傷認定決定需要以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結論為依據的,在司法機關或者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尚未作出結論期間,作出工傷認定決定的時限中止。
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對受理的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的工傷認定申請,應當在15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
工傷認定結論送達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自工傷認定決定作出之日起20日內,將《認定工傷決定書》或者《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送達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和用人單位,并抄送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認定工傷決定書》和《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的送達參照民事法律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
首先就是關于工傷認定停工留薪期確實在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當中有著明確的說明。但是在這個規定中,他只是說了工傷認定時候對勞動者確實要停工留薪。至于具體的停工留薪的時間長短并沒有作出詳細解答。
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怎么辦
2020年最新工傷認定標準
2020年工傷保險條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貼身顧問服務協議范本
2021-01-03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婚姻背叛的法律規定
2020-11-23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公司裁員如何報備
2020-12-04企業單方變崗調薪的行為應該如何認識
2021-01-24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夫妻車相撞到底承保保險公司能不能免責?
2021-01-20如何確定家庭財產險的保險金額?
2020-12-08土地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2020-12-07單位用地轉讓需要什么程序
2020-12-04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沒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13